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剧场 | 打破第四面墙:发生在舞台上下的神奇经历

杂人 2023-06-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看戏睡觉不睡觉 Author 虾米w

来源 | 看戏睡觉不睡觉

ID | XXinEurope


了解更多资讯

解锁更多演出

欢迎加入群聊

后台回复对应关键词即可获取进群方式


“北京演出”   “上海演出”

“广州演出”   “深圳演出”



我们观看演出的时候,大部分的情况都是安坐观众席,看台上演员演戏,舞台的左右方向和后面构成了三面墙,这就是传统的镜框式舞台。有些剧场有不同类型的舞台和观众席,但基本上还是逃不出你来演我来看的框架。


第四面墙就是在舞台开口面向观众席的方向上,假设出的一面看不见的墙,隔离了演员和观众,观众更像是电影看客。而打破第四面墙的方法很简单,比如演员注视观众,或向观众提问使观众参与进来,甚至台上飞来一个道具,都让观众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产生了不一样的体验。


这类加了小心思的编排,让剧场一下生动起来。那些发生在剧场内外,舞台上下,打破传统的神奇操作,有的导演和演员可真是艺高人胆大。


Mischief Movie Night宣传语, Mischief Theatre Group



你想看什么,怎么演下去,你来定


莎士比亚环球剧场的“观众的选择(Audience Choice)”。观众走进剧场前并不知道自己会看到什么戏,开演前演员指导观众喊出当季几部在演的剧目,喊声最大的一部成为当场演出剧目。不得不说,对演员和观众都是挑战。今年可选三部伯利克里, 十二夜和错误的喜剧,并且有午夜场的选项,可以说很刺激了。


更优秀的选手,恶作剧剧团的主创们选择直接搞一出观众编导的喜剧,恶作剧电影之夜(Mischief Movie Night, Arts Theatre)。每场观众决定剧名,主题,地点,故事类型,想看什么梗,戏里唱什么歌,只要喊的声音够大,有求必应(当然有人的要求过于黄暴就被无视了)。每场的观众走进剧场,都会收获完全不同的戏码,剧团更是出了一本全空白的场刊,留给观众自行创作


The Majority, David Overend, National Theatre 


而另一种是参与感十足然而依旧由演员掌握全局的投票表决戏。曾巡演到北京的纽伦堡国家剧院的恐怖袭击(Terror),最后审判权力交到观众手中。英国国家剧院前年的实验性剧目多数群体(The Majority),每位观众人手一个投票器,YES or NO,从现场观众属性构成,是否允许门外迟到观众入场;到苏格兰独立,英国脱欧等大事件,全由在场观众投票决定,某种意义上提醒大家每一张投票的重要性。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Chandelier, 

Her Majesty Theatre



走上舞台走下舞台,

边界有时不存在


很多想玩点不一样的戏喜欢让道具或演员和观众席有些接触,比如大家熟知的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Her Majesty Theatre)大吊灯,开场时从舞台上吊起,又在中场前魅影发怒时从观众席上方划过砸到舞台上;圣乔治与龙(St.George and the Dragon,NT)中巨大的龙头道具从剧场最后俯冲到台上喷火;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Harry Potter and the Cursed Child, Palace Theatre)中在剧场上空飞舞的摄魂怪和穿越观众席的伏地魔;今年奥利弗奖得奖作品,继承(The Inheritance, Young Vic)中将观众席作为舞台延伸场地(当成到达某地路上),演员偶尔会从过道中穿过衔接表演。


这些只需要几十秒的小片段,却给观众带来一种“哇,我确实在故事场景里,有一瞬间我是故事的一部分”的感受。


The Grinning Man, Tom Morris, Trafalgar Studio


而另一种跨过舞台边界则是会和观众产生互动。笑面人(The Grinning Man, Trafalgar Studio)木头(Het Hout, ITA)中都有过演员从舞台下来,踩着观众席座椅扶手,扶着一排友谊牌观众的手向后走的编排,代着离开舞台(牢笼)的意味。木头更过分,男主演小哥扒着二层观众席就快要往上爬了。也有演砸了(The Play That Goes Wrong, Duchess Theatre)这样的,演员们演出前就开始拉着观众说话,找观众“帮忙”,或者夫妇们(Husbands and Wives, ITA),演员时不时坐在台下或台上观众席,对附近观众发出灵魂拷问。



被叫上台演戏,

社恐的噩梦还是戏精的狂欢


这个分类是作者最怕的活动,就像读书时老师叫人回答问题总会迅速低头,但不影响我看别人上去尬演。


这类里小型喜剧居多,印象深刻的经历有我心中的量子物理(Quantum Physics of My Heart,The Vault)里被女主小姐姐拉过去被迫摸大腿的羞涩男观众,臭脸莎士比亚系列(Shit Face Shakespeare)中被拉上台套上裙子啪啪啪的小哥(小哥女朋友笑得最厉害),抢银行(The Comedy of a Bank Robbery, Criterion Theatre)里每场被强行借走钱包并一遍遍被cue的观众朋友。热辣基佬时光机(Hot Gay Time Machine,翻译捂脸, Trafalgar Studio)中,前排观众(不分性别)被小基佬叫起来当妈当妹妹,要唱歌又要跳舞还要对“儿子”出柜发表看法,没点技术还真hold不住。


A Christmas Carol, Matthew Warchus, The Old Vic



那位演员你别吃了,

等等观众一起吃


剧场吃喝英国人非常有经验了,pre show dinner和 interval drink都形成了产业。


曾经看蔚蓝深海(The Deep Blue Sea, NT)的时候,为了女主角灶台上一颗正在锅上的煎蛋怎么还不盛出来焦虑,慢慢发现戏剧变得比这更会玩了。The Spoils(Trafalgar Studio)里杰西带着一众人在舞台上从零食水果吃到手抓饭和啤酒,前排观众闻着香味饿到抓狂。臭脸莎士比亚系列(Shit Face Shakespeare)更是说错话就要喝酒,每个演员喝了好几罐,可以说十足的英国人了。连续三年圣诞季在老维克剧院演出的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在开演前就给观众们送上了橘子和热腾腾的百果馅饼,这样在演出过程中配合着一家人传递传递烤鸡香肠等食物的时候就不觉得饿了(误)。电视台风云(Network, NT)导演搞了大手笔让观众在台上就餐,每场有数组观众在台上边吃饭边看戏,不仅戏的质量高,食物质量也蛮高,还没吃到最后一道菜就已经撑得不行了(靠食物就值回票价)。


小制作一点的吃饭戏,Vault经常在做,不管戏的质量,吃就好了。


Network台上菜单, Ivo van Hove, National Theatre


个人经历中最神奇的要数渺小一生(Een Klein Leven, ITA),舞台一侧有全部厨房用品包括灶台烤箱微波炉,不像大部分戏做做意思一下就算了,他们从煮花蛤,煎鱼,到充巧克力泡芙,拌奶油草莓甜品,几乎全程都有演员在做饭。而这些食物一部分在演出过程中装盘分给台下观众传着品尝(只吃到一块姜的作者),另一部分承包了演员中场休息时的晚饭。这算是这部基调灰暗压抑的戏中少有的明亮片段。


恶心图片预警

Trainspotting Live, Adam Spreadbury-Maher



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谁都管自己叫浸入式


伦敦有家经常做小型浸入式的剧场The Vault,最让人让人印象深刻是有回去看猜火车(Trainspotting Live)被安排在第一排,像个鹌鹑一样瑟瑟发抖防止被穿行的演员打头或者叫起来干啥,第一个高能时刻是演员用毛巾擦完下身就甩在了旁边观众妹子的头上,而最大的惨剧发生在从放在观众席中马桶里掏毒品的时刻,当演员掏出一个避孕套并泼洒“脏水”的时候,整整那边半场的观众尖叫着站起来迅速逃离座位。


再后来的有四色扑克牌带路的爱丽丝地下奇遇记(Alice’s Adventures Underground),需要打扮成1920年代喝酒跳舞的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未来后现代马戏型的化为阴影(Becoming Shades),当成海盗或者永无岛小朋友参与的彼得潘故事原形永无岛(Neverland),各有各的特色,但至今我都记得猜火车的可怕,某种意义上它非常成功。


Sleep No More, Punchdrunk, The McKittrick Hotel


浸入式的大佬Punchdrunk在上海开了几年的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 The McKinnon Hotel)相信大部分朋友都已经去过了。整栋楼的大型空间,编排缜密的演员活动线路,每个细节都毫无破绽的道具和观众们最喜欢的1v1互动,可以说是浸入式戏剧的顶级制作。


与此类似的秘密电影院(Secret Cinema)系列,也是使用超大场地,每季选择一部电影搭出庞大的场景,观众根据问卷分配角色要求着装,在内可以有吃有喝有玩,也可以跟随演员进入互动,最后以浸入式电影结束,也是近年很火的类型。


Julius Casear大型战壕, Nicholas Hytner, Bridge Theatre


还有一类管自己叫浸入式的戏剧,比如桥剧院的凯撒大帝(Julius Casear)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浸入的有点不尴不尬,一半观众站在场内,不光没有入戏,反而时常出戏。


Life of Galileo, Joe Wright, Young Vic



剧场就是装置,舞台可以不存在


在County Hall里演出的控方证人(Witness of the Prosecution,County Hall)已经演到了第二年,除了看戏想不到我还有什么机会坐在法庭旁听“法官”判案,室内格局甚至不需要改动。伽利略传(Life of Galileo, Young Vic)做出了天顶穹幕,观众有机会躺在剧场正中,和伽利略一起仰头看星星(的动画),本理工死宅兴奋到不知所以。丛林(The Jungle, Playhouse Theatre)中观众化身法国加莱难民营中不同国家的难民,坐在长条木凳上,周围传来伊朗或是阿富汗传统食物的香味,身边是穿行表演的演员,看到最后代入感过强观众都在崩溃大哭。


Roman Tragedies, Ivo van Hove, 

Internationaal Theatre Amsterdam


ITA版婚姻生活(Scenes from a Marriage)中,观众以十平米左右的演出空间为中心围坐,每隔一段时间被演员引导到下一个演出空间就坐,慢慢凑齐一对夫妻从青年到老年时期中感情变化的片段。由于每个空间都可以通过窗子瞥见另一个空间,你甚至可以看到不同时空主角间的遥望,观众突然就看红了眼眶。一个有趣的时刻是夫妻吵架满场追打,跑得慢的观众也会被一起按着“暴打”。


个人最爱之一的罗马悲剧(Roman Tragedies)邀请观众走上台作为罗马市民,坐在任何自己想坐的地方,只要不影响演员演戏,交谈,吃饭,拍照,录像,自由度一百分。当然也出现过凯撒的鬼魂一再要求一位观众换个地方吃鸡肉卷的情况。


Phobiarama, Dries Verhoeven, LIFT 2018


鬼影列车(Phobiarama, Dries Verhoeven)就像一个真正的装置了。观众一人或两人坐进游乐园山洞矿车一样的小车,在几乎黑暗的环境里绕行数十分钟,其间感受空间内声,光,阴影,触感和演员各种类型惊吓带来的关于恐怖主义的反思,像是一个经过设计带着警示意义的鬼屋。去过的朋友过了几周还有心理阴影。


前段时间的房间(Rooms, Barbican Centre)则是邀请观众走进空无一人的几间房间,通过声音讲故事的方式,配合房间内部布景和灯光,带观众浸入几段截然不同但一样悲伤的故事。


个人感觉这类不应算作浸入式戏剧,有的有固定座位,有的没有,但都是在导演巧妙构思后,让整个舞台消失,让观众感觉不到舞台存在的精彩创作。


Counting Sheep搬砖现场,Vault Festival 2019



参与度满分,全民一起嗨起来


去年夏天的恐怖花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Open Air Theatre), 奥莉二世带着手下小兵像观众席扔了绿色大气球并喷撒彩带,一瞬间观众席开始了欢乐传球游戏。


24年流行音乐史(A 24-Decade History of Popular Music), 主演的Drug Queen小姐姐带领全场观众进行了吃苹果,喝啤酒,乒乓球狂砸演员(?)等大型狂欢操作。还有带着各种被莫名选中的观众换衣服,搭戏,以及瞎跳舞。看似欢乐的三小时涵盖了美国近百年的政治社会变化。


数羊(Counting Sheep)带着观众边健身边领略乌克兰文化,不对,是边搬砖边参与乌克兰内战。观众在吃完东西后懵逼的开始了搬砖,扛轮胎,运沙袋等巷战准备工作,是一次很迷被迫健身体验。


£¥€$ (LIES)赌桌,Onteroerend Goed


钱世界(£¥€$ (LIES))来自比利时剧团Onteroerend Goed,更像是一场赌博游戏。观众每七人一组坐在一张赌桌前组成一个国家,每位观众是一个银行,一位演员负责引导一桌,进行两个小时的筹码游戏。在有意引导下最后不管如何都会引起泡沫经济,导致国家经济崩盘重来。算是一堂机智的基础经济学课,包括心理学分析和快速数学计算,还有一些小trick。这类动员了全体观众的作品,设计好真的会非常精彩。


Vallende Man, Jullian Gosselin+

 Internationaal Theater Amsterdam



重建第四面墙,

我就是和你们不一样


最后这个类别我只见过来自同一位导演的两部戏。某位少年光头的导演十小时长戏玩家,毛二和名字们(Joueurs, Mao II, Les Noms,La Fabrica),场景建造了一个透明外墙的可拆卸迷宫式舞台,配合实时摄像观看。而有数个段落全部演出空间是被遮挡的,观众只能通过屏幕观看摄像。


而他最新的一部作品,坠楼者(Falling Man, ITA),更是有整整半场封闭舞台,不能看到任何实物表演,只能看实时摄像。反其道而行之的建墙活动,让一部分观众怀疑起了进剧场的意义,并质疑该部分是否是现场演出,乍看之后有点迷惑,希望以后再看能悟出门道。



如上分类仅个人想法,理想状况是不该给他们分类的。不论完成度如何,口碑怎样,他们全都很亮眼。相信观众们都想看到更多打破常规,会让人发出“哇我确实在这里”或者“这样做好聪明”的感慨的戏。



了解更多资讯

解锁更多演出

欢迎加入群聊

后台回复对应关键词即可获取进群方式


“北京演出”   “上海演出”

“广州演出”   “深圳演出”



演出资讯

第21届上海国际艺术节 | 你舍得错过这场金秋的艺术盛会吗?

戏剧资讯 | 《贝隆夫人》EVITA,一部女性成长逆袭史。

戏剧资讯 | 最性感音乐剧《芝加哥》开票!错过,即“罪过”!

戏剧资讯 | 让人上头的《摇滚红与黑》,还能让你的情敌多起来

戏剧资讯 | 回味经典,感受美好——音乐剧《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温暖上演

北京戏剧资讯 | 全球唯一舞剧版《剧院魅影》重磅来袭!

深圳戏剧资讯 | 颠覆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向英雄致敬!

广州戏剧资讯 | 《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值得您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起观赏。


展览资讯

北京展览资讯 | 不可能的艺术——纪念碑谷2视错觉主题艺术展

上海展览资讯 | 全球第二座teamLab无界美术馆今秋落沪!

广州展览资讯&赠票福利 | K11新展:先锋艺术家们眼中的怪诞美学

深圳展览资讯&早鸟优惠 | “上帝的色彩” —— 夏加尔梦幻特展国庆登陆深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